4月2日,環球城市招商引資推介大會在北京舉行,東莞濱海灣新區榮獲“2020年最具投資價值新區”,是此次上榜的最年輕的新區。國內外政要、城市代表、世界500強企業代表、中國百強企業代表、駐華使領館代表及全球商協會代表出席會議。濱海灣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海波受邀出席會議并進行了主旨推介。
大會現場發布了《中國城市投資吸引力指數報告》,東莞濱海灣新區等10家新區入選“2020年十大最具投資價值新區”,也成為上榜新區中最年輕的一員。
《中國城市投資吸引力指數報告》由《環球時報》社聯合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人民信產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并發布,通過市場調研以及大數據統計等方式,對城市發展區位優勢、經濟實力、人力資源、民生保障、營商環境以及國際化六大要素進行構建指標體系,最終形成最具投資吸引力指數。
現場,孫海波以“灣區特色平臺 活力濱海新城”為主線,從“黃金分割”區位優勢、“連片土地”資源優勢、“通山達?!鄙鷳B優勢、“價格洼地”成本優勢、“產業集聚”配套優勢五個方面闡釋了濱海灣新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引起了與會企業的共鳴,并與多家國內外重點企業代表進行了對接洽談。
濱海灣新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緊連廣州南沙自貿區、深圳大空港和前海自貿區,毗鄰香港、澳門,是新時期東莞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平臺。自2017年10月成立以來,濱海灣新區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十年建新城”的建設時序,全力優化軟硬件環境,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熱土。截至去年底,新區已引入OPPO智能制造中心、vivo智慧終端總部、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正中科學園、歐菲光電影像、紫光芯云產業城等項目,協議投資額近1400億元。
/ 新區觀察 /
榮譽背后,濱海灣新區的發展宏圖
成立3年多時間就榮獲這一榮譽,是濱海灣新區融入國家戰略,東莞傾全市之力,高標準描繪發展藍圖,全力打造對外開放高地的生動體現,全力打造引領東莞未來30年發展重大戰略平臺的一次見證。
高定位融入國家戰略,高標準描繪發展藍圖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將濱海灣新區列入粵港澳大灣區特色合作平臺,提出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濱海灣,集聚高端制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明確了濱海灣新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中的使命和任務。
目標明確,規劃先行。2020年12月25日,中國城市規劃協會發布2019年度優秀城市規劃設計獎獲獎項目名單,新區城市總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新型門戶平臺的規劃策略——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榮獲全國優秀城市規劃設計獎二等獎。同年7月,該規劃成果榮獲2019年度廣東省優秀規劃設計獎一等獎。
這是濱海灣新區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規劃發展藍圖的生動體現?!叭甏蚧A”階段,新區堅持“多規融合”,以發展總規為行動綱領,高起點高效率推進發展總規、城市總規、各項專項規劃及城市設計同步編制、同步協調,形成完善的城鄉規劃體系。2019年,廣東省正式印發《東莞濱海灣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9-2035年)》,明確將新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特色平臺、珠三角核心區融合發展戰略節點、東莞高質量發展創新引擎和濱海生態宜居智慧新城。
同時,濱海灣新區高規格舉辦城市起步區、濱海景觀活力長廊、濱海灣大橋、威遠島森林公園等多項規劃設計國際競賽,吸引CRTKL、法國邑法等國內外超過100家專業團隊提供高水平設計成果。
此外,在城市品質方面,2021年春節假期,是濱海灣新區交椅灣各大景點迎客以來的第一個長假,累計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東寶公園、青創廣場、濱海驛站多處景點受熱捧,新區雕琢城市品質的效果初顯。
新區成立以來,以“灣區標準”加快打造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提升城市品質。去年底,新區交椅灣板塊“五縱一橫”道路建成通車,新區交椅灣板塊“內聯外通”的交通網絡框架格局基本成型。
同時,新區交通路網建設還邁出東莞“智慧道路”建設第一步,部署啟用“多桿合一”的智慧桿,實現道路設施建設節約化,道路減桿率達67%,建設成本降幅40%,創新道路“管、運、養”一體化模式,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
全力打造對外開放高地
從去年12月底濱海灣港澳青年之家創新創業基地啟用,不到3個月時間,已吸引了14家港澳青年企業入駐。
當前,濱海灣新區積極打造特色莞港合作平臺,依托青創廣場,引進了港澳青年之家創新創業基地、灣區莞港菁英薈總部、廣東創投協會大灣區總部等項目進駐。同時,聯合高端智庫開展“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離岸創新實驗區”“莞港‘三鏈’融合創新區”等課題研究,推動香港與東莞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三鏈”融合。
為集聚高端產業、高端人才,從“硬件”上,新區統籌產業用地5000畝、產業空間4萬平方米,創造性推出了一批平臺載體,包括超1000畝的上市企業總部基地,可承載重特大產業和優質項目;青創城、青創廣場等低成本空間,可滿足優質中小企業成長需求;大學科技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平臺,將集聚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
從“軟件”上,濱海灣新區啟用國內首個地級市國家級版權服務平臺——濱海灣版權產業服務中心,助推大灣區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出臺總部經濟、利用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基建、生產性服務業、資本招商等8個“十條”政策,構建了全生命周期政策扶持體系。
“近年,我們親身體會了新區對產業發展的重視,尤其是出臺的一系列針對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總部經濟等領域招商引資和扶持政策,更堅定了我們投資新區的信心?!闭型顿Y集團董事長鄧學勤表示。
文字:張華橋
攝影:濱海灣新區供圖
編輯:王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