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沒陪在父母身邊過節的一年。唐柏勝今年又收到了二老從湖北老家寄來的煙熏臘味,把它煮熟切成片,肉質透明發亮,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嗯,這是媽媽的味道。
恍惚間唐柏勝看見了父母忙碌的身影:父親最常穿的還是那件藍黑色上衣,話不多卻總很勤奮,挽起褲腳頭戴草帽,脖子上搭一條毛巾,一趟一趟地鋤地,一塊一塊地收割,母親就在旁邊,一遍又一遍地吆喝著驅趕鴨群,鴨子撲棱著翅膀,嘎嘎地歡叫著,搖擺著跳入水中。
要是一家大小在一起過年該有多好?許多個晚上,唐柏勝都在心里這樣想著,念著。在部隊生活的24年里,唐柏勝一身戎裝威風凌然,肩負一名中國子弟兵的使命巡航南沙,常年在外本與父母聚少離多,退伍后又把家的大本營扎根在東莞。唐柏勝說,如今他最希望是把一對年邁的父母接到東莞一起生活。
一陣微風輕盈盈地掠過,寫信的此刻唐柏勝有些失落,可他又分明感受到撲在臉上的春天的氣息,化成春雨浸潤在老家父母耕作的土地上,希望的種子在悄悄發芽。
一封家書
父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日前二老所寄年貨臘味,均已收訖,今稟報請安。睹物思親,感動涕零,又念及二老費心操勞,實在于心不忍。
歲近年關,思鄉情切。兒少小離家,求學潛山南麓,礪劍淦河西畔,常引二老牽掛。后從軍入伍,舟師南巡,夜以繼日,凡二十四載,逢節難歸,未曾一日盡孝于尊前,每每深以為憾。
今雖卸甲于粵中莞邑,亦是兩地相望,惟盼佳節團圓。然年來疫情難除,零星四起,歸期難料,不禁惶恐遲疑。日前二老致電,特囑兒“防疫抗疫,國家大事,匹夫有責,當應國家號召,以公務為重”。二老一生深明大義,兒愧不能忍,定當牢記在心。
昔兒從軍之時,每逢萬家團圓之際,遙想二老扶門相望,每每涕零不已。無奈今日疫情作祟,亦不能相聚,尤為遺憾。吾鄉吾土,吾親吾故,兒無時不牽腸掛肚。常憶星星竹海,龍潭溫泉;尤念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庭前紫薇,院中梧桐,兒幼年所植,如今想必枝繁葉茂,亭亭如蓋。但愿逢節開花,遇時結實,以慰高堂。兒馭舟于汪洋之時,亦常臨窗自問:此滄海之水,何處流自淦河?此蒼穹之云,何處發自潛山?每念及于此,恨不能兩肋生翼,即刻還家。此一時,彼一時,因由各異,團圓難得。既是忠孝難全,更乃情非得已,萬望二老勿念勿怪。
兒在異鄉,一切安好。東江水暖,黃旗錦繡,風物宜人;新朋老友,往來熱絡,如親如故。家和業興,妻賢子孝,歲稔年豐。唯一遺憾,不能與二老佳節相聚,膝下盡孝。唯愿二老貴體安康,心曠神怡,頤養天年。
山河安好,國泰民安,二老一生所愿。舉國同心,疫情根除指日可待。明春陌上花開,燕子自當歸來。勿念勿盼!
恭請
福安!
兒拜上,兒媳、孫同拜
庚子年臘月十六日
【備注】
作者:唐柏勝
家書名稱:《一封家書》
單位:東莞市財政局機關黨委辦
獲獎名次:一等獎
文字:莊嘉穎
編輯:王寶光